當「重症求清零、輕症可控管、正常過生活」的口號一下,代表台灣正式邁入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生活」。
從2020年初,冠狀病毒在全球捲起一陣暴風般的肆虐,人類經過無數的恐懼與擔憂、生存與死亡的拔河,不論是各項封城禁令、社交距離的維持、口罩不離身…等政策的頒布,人類的生活已然默默地改寫。回首過去的我們,又有誰能料想得到,那些自在般地開口大笑、自信的笑容綻放、人與人的觸碰連結,如此再自然不過的社交日常,卻已成為現代人類的貪婪與渴望。當生活面對一再變種的病毒一次次地侵襲,當生命面對隨時可能消逝的恐懼,人的生存不再是權利,於是,我們勇敢的與無形病毒抗爭、與生存汰換抗爭,只為期待找回過去的自在生活。兩年後仍為防疫抗戰的台灣人,是否曾在生存喘息間深深地感慨,到底,我們能否有機會重返正常的生活型態?
回到過去正軌的生活,是最奢侈的願望?
曾自詡為防疫資優生的台灣,經過兩年的清零圍堵,仍不敵變種病毒侵略國門的那一日。近日不斷攀升的確診數字,無形之間告訴我們,嚴格防守策略已不奏效,唯有達成全民免疫、疫苗普及,與病毒共存才能逐漸將生活導向正軌。
在病毒尚未變種前,多數國家都期盼要達到「清零」(Zero-COVID或COVID-Zero),但經過兩年,zero-tolerance strategy「零容忍策略」的狀況似乎遙不可及,並且造成全球醫療及人心疲累,因此台灣提出「重症清零,輕症管控」的策略,期望達到非放任病毒肆虐式的「與病毒共存」的控管疫情策略。——商業週刊陳涵偉
與病毒共存,借鏡新加坡的成功案例
如今全面開放邊境的新加坡過去也曾走過類似情況,從確立與病毒共存到推定疫苗普及、達到群體免疫,每一步的他山之石都值得我們從中學習。新加坡現任財政部長黃循財與其跨部門防疫工作小組自疫情爆發以來,率領全國走過移工宿舍群聚爆發、Delta和Omicron變異株疫情,最終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成功將單日新增確診數、住院與死亡人數下壓。(與病毒共存能成功 新加坡「健康分流」走過Omicron風暴,楊智傑)
新加坡選擇比他國更早放寬入境政策,讓樟宜機場今年1月和2月的旅客量,時隔7年再度超車南韓和香港兩位競敵,還有望躍升為今年亞洲最繁忙的國際機場。新加坡財政部長:「疫情還沒結束,我們必須克服它,還有很多經濟上的挑戰要面對。」儘管防疫政策跑在前頭,新加坡依然步步為營,專家估計,當地GDP今年可能上看4%。加上馬來西亞和印尼,也都已經相繼大開國門,南韓也緊跟在後,身為國際樞紐的新加坡,選擇與病毒共存把握先機,拒絕被疫情拖慢腳步。(第一與病毒共存亞洲國!星國台人吐真相:難免陣痛期,向敦維)
找回過去的正軌生活,台灣即將迎入新常態生活型態
若參考國外經驗軌跡,經Omicron襲擊後,許多國家陸續宣布與疫情共處,甚至在某些場合脫下口罩,完全開放。眼前,台灣距離與疫情共存的「新常態生活」,只剩下最後一哩路。這是我們不得不打的最後一戰!(疫情終局之戰|清零到共存,台灣不能再打安全牌!,管婺媛、蔡茹涵、章凱閎、邱韞蓁)
我們在全民防疫意識上,應該保持著謹慎、不恐慌的態度,做到身為公民能盡的最大責任:完整接種疫苗、根據個人風險評估是否需要暫時降低不必要的社交活動頻率、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將快篩融入生活的常規中。(成功走過Omicron,新加坡是怎麼辦到的?,黃韻如)
倍德恩提供有效學習策略,嚴守防疫,讓孩童學習更安心
而身為教育系統的倍德恩,自疫情爆發一路走來戰戰兢兢,秉持著學習不可終止的理念,開創雙向學習模式,推動讓學習不終止的策略,期盼在疫情下仍可帶領孩子的成長學習走向正軌,並持續調整好心態、全面加強防疫措施,奠定防疫學習SOP,用理性角度展望未來國家棟樑的吸收培養。正如招名威教授指出:「與其想一些小手段要求學生去上課,還不如把這段時間留給大家好好做準備,更重要的是,學校自身,有沒有SOP能做到讓學生們安心,尤其更有自由度,來加強策劃校園防疫措施。」歡迎各位家長與孩子與倍德恩一起在疫情時代,共創學習新契機。
延伸閱讀: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