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繪畫的基礎課程 - 水彩
水彩常被視為繪畫學習的基礎課程之一,不管是在國小至高中的美術課堂上必備的水彩工具及技法、或是在專業畫室的繪畫課表裡……均可見到水彩藝術的身影,也正是因為它的普遍性及易上手特性,讓所有接受過國民教育基礎的大眾,或是曾經過專業訓練的藝術從業者,都能從美學教育的記憶裡,找出曾經的一幅水彩創作。
什麼是水彩畫?
水彩顧名思義,以水為媒介,將顏料與水混合,憑藉著水的流動暈染,展現色彩的靈活度、多變及不確定性,讓創作語言不似油畫所呈現的厚實感,更多的是帶著透明、水色與清新淡雅的視覺效果。
知名現代藝術家吳冠中,曾如此論述水彩:「水彩,水,彩。不發揮水的長處,就比不上油畫、粉畫的表現力強;不發揮彩的特點,就比水墨畫的神韻又見遜色。妙就妙在水和彩的結合。而彩墨雖也敷色,但以墨分五彩的墨來造型。水彩則主要以彩來造型。水彩應發揮自己的特點。」
水彩的歷史
當十九世紀寫實主義與自然主義興起,許多畫家開始走出戶外,風景因此成為多數人的創作主題。水彩憑藉著快乾與輕便的優勢,相較油畫更適合攜帶至戶外寫生,成為逐漸興盛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據時期的石川欽一郎將西方寫生觀念帶入台灣,興起一股「以自然為師」、「對景寫生」的美學自然觀,且成立「台灣水彩協會」奠定在台的基礎。60年代時期,藝術家席德進公開呼籲畫家關注台灣本土鄉村景色,帶領多位藝術家致力於水彩創作並擔負教育推廣工作,形成新一波台灣水彩畫壇動力。(研究學者童武義)
近代知名策展人陶文岳,更曾細論水彩之特性,這裡,我們擷取其中幾點說明:
水彩畫的特性:
一、技法表現的蛻變
水彩技法需依賴水的調和表現,而畫家依據個人喜好,水分的多寡也呈現出不同的質感與氛圍。
二、媒材的多元展現
水彩打破單一性朝向多元材質創作表現,作為西方材料的表現也能與油畫並駕齊驅,畫水彩的人口與創作愈來愈多,也讓水彩未來朝更學術性的發展。
三、寫實情境的再現
寫實的精神與技法並融,向來是古典繪畫的精髓所在,中西方總有許多藝術家願意投入時間專研與挑戰,水彩畫自也不例外。
綜觀上述水彩的特性,倍德恩秉持著它的優勢與不可取代性,為各位有興趣的學員,聘請專業師資推出【水彩基礎班】,將水彩視為繪畫基礎的延伸。
倍德恩水彩課程基礎班
本次水彩課程適合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學員,需具備一定的專注力與洞察靜物的能力。我們希望經由課堂學習的過程,開啟您對人、對事、對物的細心觀察力。藉著水彩的輕盈、透明和流動特性,讓畫面產生豐富的聯想,體會色料暈染的節奏韻律。歡迎跟著我們一同為世界添加一抹色彩,沈浸在無法預知的創作趣味中。
課程詳細資訊,請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