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定義
「教育」這個議題,是所有師長和父母都探尋不盡的課題,前耶魯大學校長Richard Charles Levin直言:「教育的本質是通識,是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並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知識,而是習得如何思維的方式,可以讓人去思考、判斷及選擇,並同時保有自己的信念,與心靈的自由。
淺談台灣教育體制的窘境
借鏡上述美國學者所提出的教育核心,國內教育體制更看重紙上的數字,回首你我曾受過的十二年國教,習慣被打分數的台灣學生是藉由那些單一標準的測驗或作業,被判定學習成效的優劣。但是在數字與標準答案之外,卻無形地禁錮個人的自主思考能力,「目前的考試制度將學生的知識視野局限成非常片面和狹窄。」前清大校長如是說。被侷限在教育體制的學生,漸漸塑造出被動、呆板的學習模式,教育變成只為考試目的,而忘記如何培養創新與創造的能力。
台灣教育與美國教育差異
國內學者許絜雯、郭怡婷曾論述台灣教育與美國教育差異,以下我們擷取幾段重點向各位說明:
1. 教育觀念與風氣:
『你可以感受到他們用小孩的方式對待小孩,接納小孩,並且允許小孩用自己的方式去創造不同的世界。』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發展,與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老師不會透露班級排名,進步給予鼓勵,退步不以處罰為優先。孩子可以快樂學習感興趣的領域,實現理想。
2. 教育體制:
美國教育組織與行政,特色在多元和彈性。十二年基本教育包含了初等教育(國小)、中等教育(初級中學、高級中學)。各地有不同組織架構,如:六-六制、七-五制、五-三-四制、六-三-三制、六-二-四制、四-四-四制等。
十二年基本教育重點:
初等教育
學科中心課程:以教材為中心,注重知識的灌輸及技能的養成。
兒童中心課程:以各個兒童的能力、興趣及需要為中心,從而計畫學習的活動及教育設施,切合現代心理學的原理。
社會中心課程:使學生能夠參與社會生活,能負起民主社會中公民的責任。
中等教育
使個體的心智、道德、情緒及體力獲得最高之發展,以享受豐富的個人生活。
使個體的能力及希望,獲得最高之發展,期望對全人類為最大之貢獻。
尊重學生:『美式教育強調「自動自發」,只要有心唸書,學校會提供各種資源,鼓勵與協助學生學習。』美國教育給予學生多元學習管道,希望孩子能夠不被分數束縛,全力支持孩子所選的志願。
美國學生當然也存在著考試與分數,但是在學習過程更著重於「學生的自由發展」,提供彈性課程給各程度學生進行選讀,提前為大學教育打下基礎,例如:
大學學分先修課程
對於想在學科上有傑出表現的美國中學生來說,2種最常用的方法是慣稱的AP與IB︰前者為大學學分先修課程,後者為國際預科文憑課程。
AP先修課程成立於1955年,由大學委員會負責運作,成員包括5,200所學校、學院及其他教育組織。經由先修課程,大學委員會發展出需要費力學習的大學水準課程,讓學生可以在高中修習,範圍涵蓋30門以上的學科。AP學生可以在美國和40個其他國家取得大學學分,只要他們在高二和高三(11和12年級)的AP考試上取得足夠的高分。根據美國教育部,超過百分之60的美國中學提供AP課程。2006年,超過百分之24的美國中學生參加AP考試。
(AP先修課程簡介出自美國在台協會)
閱讀完上述台灣與美國教育差異後,是否點起您心中想前往美國實現留學夢的想法?
現在,遠在台灣的學生,不用出國,也有機會獲得美國教育。
倍德恩【AIA美國K12遠距課程】
美國本就擁有豐富的線上遠距學校,旨在提供民眾優質的多元學習模式,卻甚少引進台灣讓家長及學生瞭解。倍德恩深知大眾對美國教育的肯定及需求,至2021年起,與獲得美國公認機構認證的AIA國際學校合作,推動【AIA美國K12遠距課程】提供台灣家長與學生一個完善、放心的服務,ㄧ改過去學生必須親自飛往美國當地才能接受美國教育的模式,現在,在台灣任一年級的學生皆能在台灣接受美國教育!課程包含K-12美國小學六年計畫、美國中學三年計畫、美國高中三年計畫、AP大學預科課程等,讓國內在學生透過優質遠端線上課程,能夠雙軌學習取得國內+美國雙高中文憑,進而申請與AIA合作的十五間美國大學,更有機率不需再考取托福、雅思等語言能力證書,一圓美國留學之夢。
想讓孩子體會美國的優質教育嗎?
千萬不能錯過難得一見的機會,名額有限,盡情把握!
課程詳細介紹:https://bit.ly/3jTdbm3
Comments